在冶金、电力、建材、石化等高温行业中,耐火砖作为工业窑炉、反应器、锅炉等设备的“热防护层”,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然而,该砖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掉块、脱落现象,不仅影响设备寿命与热效率,更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。那么,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一、热震损坏:冷热交替加剧材料疲劳
高温设备在运行和停机时常经历剧烈的温度波动,尤其是频繁开停炉、紧急停电等情况,会导致耐火砖反复膨胀收缩。若砖体热震稳定性不佳,极易在表层产生微裂纹,进而逐步扩展形成剥落甚至掉块。
解决策略:选用多相复合耐火材料或添加ZrO?等提高热震性能的组分;制定科学的升温与降温制度。
二、化学侵蚀:砖体结构被逐步破坏
在冶金和化工行业中,炉渣、酸碱蒸汽、挥发性盐类等对砖具有强腐蚀性。这些物质会逐步渗透砖体,破坏其微观结构,导致结合相脱落、强度下降,最终形成表面层大面积掉块。
解决策略:根据使用环境选用对应的抗侵蚀砖,如碱性砖、镁铬砖、刚玉砖等;加强炉内气氛控制。
三、机械冲击与结构应力集中
在装卸、砌筑或运行过程中,耐火砖经常承受局部冲击,如料流冲刷、设备振动、施工不当形成的砖缝不平整等。这些局部应力集中区域极易成为掉块起始点,逐步剥离破损。
解决策略:优化砌筑工艺,避免硬接触;重要部位使用整砖、避免切砖拼接;定期检查并更换受损砖块。
四、材料质量或工艺缺陷
部分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原料杂质多、烧结温度不足、气孔率过大、结合相不稳定等问题,导致抗压抗折能力下降。在高温高载荷环境下,这类“隐性缺陷”很容易导致砖体掉块。
解决策略:选择质量稳定、有检测认证的生产厂家;使用前进行抽样检测,确保强度与结构合格。
五、施工与维护不到位
砌筑不规范(如错缝不严、泥浆空鼓)、缝隙未处理好、膨胀缝未预留等都可能造成砖体错位和“咬压”现象。在热膨胀过程中,砖体之间相互挤压,形成“劈裂效应”,最终诱发掉块。
解决策略:严格执行施工规范,定期进行炉体检查、补砖与补缝工作。
耐火砖掉块表面看似“小问题”,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材料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行等多重失控因素。一旦掉块部位继续扩大,不仅影响炉温分布、能耗上升,还可能危及设备安全和人员操作安全。淄博利发耐火砖厂,欢迎访问:http://www.zblifa.com